第935、936节 你好大的胆子(第二更到)-《葬元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是,此时唐军将士们已经开始有些不适了。

    越往西,地势越高,高原发应也越严重。好在唐军将士本来就是从其他高原地区选拔的,仍然能保持较好的状态,但行军速度降低了很多。

    就是李洛,也感觉到有点头晕了。

    唐主不禁暗自警惕起来。

    这是怎么回事?

    自己之前可是在拉萨待过很长时间的,并没有高原反应啊。为何现在有点不适了?

    按理说,此处的海拔和拉萨差不多,也就三四千米。他应该没有什么反应才对。

    很快,李洛就明白什么原因了。

    气温。

    没错,就是因为,此时的气温比后世低不少。

    后世气温比元朝时期高了好几度。而李洛记得,海拔每上升一千米,气温就要下降好几度。

    气温下降好几度,也就意味着,海拔要升高千米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此地虽然海拔三四千米,但拿到后世,其实相当于四五千米的高原反应。

    这个高度,绝大多数人低海拔生长的人都会出现一定的不适。而且与身体是否健壮没有关系。克服的办法,只有适应性训练。

    从侍卫们的反应看,就能明显看出他们开始萎靡起来。

    唐军将士虽然从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等地区选拔,可李洛的侍卫,却主要是中原人。

    他们虽然都很年轻,却已经有些受不了。

    李洛有点后怕,要不是自己亲自统兵,换个人的话,能不能在高原坚持下去就难说了。

    起码他适应过,反应程度总会轻微不少。

    很快,好几个侍卫就头晕呕吐,浑身无力起来。就是颜仝和刘卫泰等将领,也头晕脑胀,甚至有人开始病倒。

    李洛无奈之下,只能派人把这反应严重的人送到海拔低的地带疗养。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李旺珠郑重万分的跪下,“臣恳请陛下回洛阳。陛下如果不放心,可回到察隅山城坐镇便是。”

    哲札也道:“大汗,李旺珠说的对。大汗就像天神那样金贵,不能冒险。吐蕃高地之上,中原人很难适应。”

    李洛虽然有点不适,却并无大碍。

    “你们不要担心。朕有昊天保佑,老君赐福,这吐蕃高地,岂能奈何朕?”李洛怎么可能扔下大军回去?

    就算回去,起码也要在奠定大局之后。

    唐军的行军速度更慢了。往往一天都走不出四十里。十万大军行进在雄壮辽阔的高原上,竟然显得渺小起来。

    高山,深谷,蓝田,白云。粗犷的风,粗犷的牛,粗犷的高原汉子。

    即便是夏季,也能遥遥看到飘渺的雪峰。景象极其壮美。

    又是两天后,直到进入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,行军速度又再次快了不少。

   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!

    李洛可是来过这里的。当年,他和师兄来到这里找过伏藏。对于此地,他真的不陌生。

    这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,连绵千里,几乎都是无人区。

    谷中风景奇绝,蔚为壮观,而且江北河岸平坦,有利于行军,也有利于补齐水源。同时海拔也低了很多,又能直接通往吐蕃腹地。逻些,离江边不过两百余里,萨迦离江更近。

    唐军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,但见山峰如城,大江如龙,河岸绿草如茵,山泉如瀑。不时有大片飞鸟被惊的展翅高飞,或者一群群羚羊出没在山脚河边。

    唐军排着长蛇阵在巨大的峡谷中迤逦而行。耳边听到江水如雷,还有唐军将士的人喊马嘶。

    李洛骑在马上,看到一处河边的高大石碑,不由举起千里目。

    这块石碑,他记得。

    不过在后世,石碑成了残碑。当时,他还和师兄在那里照了一张合影。

    两个年轻人勾肩搭背,露出灿烂的笑容,两人的神情,无论怎么看都像一对亲密的兄弟。他们的脚下,是没下完的象棋,没吃完的烧烤,身后是雅鲁藏布江,江岸是南迦巴瓦雪峰。

    经过石碑时,李洛有些恍惚。他没有停留,就这么随着大军走过去。

    直到走出老远,他才回头看了一眼。似乎看到高大的石碑坍塌了,一个熟悉的年轻人站在上面,向他挥手。

    李洛暗叹一声,转过了头。

    后世那二十多年,对他来说真的又太多的遗憾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羌塘大草原。

    在唐军通过雅鲁藏布大峡谷向逻些进军之际,逻些之北的羌塘大草原上,正有数万骑兵日夜南下。

    从这数万骑兵的苍狼战旗来看,当然就是元军了。

    这是忽必烈派出驰援吐蕃的五万骑兵。其中数千蒙古骑兵,绝大部分都是西域的秃厥和回鹘骑兵。统兵元帅是蒙古贵族阿泰。

    原来,忽必烈西迁阿里麻里(伊犁)后,猜测李洛一定会成绩对吐蕃用兵,就派出了五万骑兵,加强吐蕃高原的防务。

    倘若唐军占了吐蕃,就能在吐蕃俯冲而下,进攻西域了。这是忽必烈绝对不能容忍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