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0章 小东西大用处-《大唐皇长孙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要不然那么折腾干什么?

    “陛下,哪怕是还要一个月,时间上也已经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不管是把制作图纸传到江南去,还是从长安城生产好了运输过去,都没有办法在一个月内就大规模的推广。”

    马周信誓旦旦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他虽然也是很希望可以赶得上,但是事实就是事实,不能为了拍马屁而随便乱说。

    “这些打谷机的制作很简单,集中渭水新城这里的木匠,只需要两天功夫就可以大规模的制作几千台。

    江南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,我们只要飞鸽传书的把图纸送过去,让各地尽快的组织匠人制作,还是有希望赶上的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虽然今天的这一台打谷机制作的很快,那是因为我们请了最优秀的木匠来打造。

    其他的匠人单单要熟悉这个东西,就可能需要一两天的功夫呢。”

    马周在旁边解释着原因,不过李承宗却是完全不听。

    “不,不需要这么久,也不需要那么麻烦的让木匠负责所有的打谷机零件的制作。

    我们只要将打谷机的零件拆分开来,让每个木匠负责制作其中的一个零件,然后安排专门的匠人组装起来,就可以了。

    一些零件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水车推动的机械设备来加工,生产效率完全不是单打独斗可以比得上的。”

    李承宗轻飘飘的抛出了一个新的玩意。

    这种全新的生产模式,是之前大家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的。

    虽然用“流水线”的生产模式来生产打谷机,似乎有点大材小用。

    毕竟历史上流水线的生产工艺,最成功的就是在汽车行业了。

    但是,这个年头,用流水线的生产工艺生产打谷机,肯定是没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后面四轮马车之类的其他产品,也是一样可以水平展开。

    “陛下,如果是这样子拆开来的话,制作的效率倒是会提高很多,并且对匠人的要求也会低很多。

    但是不同匠人制作出来的东西,不一定完全一样啊。”

    马周想了想,觉得李承宗说的有道理。

    这自然是好事。

    所以哪怕是自己被打脸了,他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“我大唐不是已经制定了新式的度量制吗?只要大家都严格的按照这个度量制来制作零件,误差就不会很大。

    如果度量制都已经推出来两年了,还有匠人不会运用的话,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匠人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